PyTorch中自动求导机制的原理是什么-创新互联
这篇文章给大家介绍PyTorch 中自动求导机制的原理是什么,内容非常详细,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参考借鉴,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。
10年积累的网站设计、网站制作经验,可以快速应对客户对网站的新想法和需求。提供各种问题对应的解决方案。让选择我们的客户得到更好、更有力的网络服务。我虽然不认识你,你也不认识我。但先网站设计后付款的网站建设流程,更有代县免费网站建设让你可以放心的选择与我们合作。自动求导机制
从后向中排除子图
每个变量都有两个标志:requires_grad和volatile。它们都允许从梯度计算中精细地排除子图,并可以提高效率。
requires_grad
如果有一个单一的输入操作需要梯度,它的输出也需要梯度。相反,只有所有输入都不需要梯度,输出才不需要。如果其中所有的变量都不需要梯度进行,后向计算不会在子图中执行。
>>> x = Variable(torch.randn(5, 5)) >>> y = Variable(torch.randn(5, 5)) >>> z = Variable(torch.randn(5, 5), requires_grad=True) >>> a = x + y >>> a.requires_grad False >>> b = a + z >>> b.requires_grad True
这个标志特别有用,当您想要冻结部分模型时,或者您事先知道不会使用某些参数的梯度。
autograd是专门为了BP算法设计的,所以这autograd只对输出值为标量的有用,因为损失函数的输出是一个标量。如果y是一个向量,那么backward()函数就会失效。
model = torchvision.models.resnet18(pretrained=True) for param in model.parameters(): param.requires_grad = False # Replace the last fully-connected layer # Parameters of newly constructed modules have requires_grad=True by default model.fc = nn.Linear(512, 100) # Optimize only the classifier optimizer = optim.SGD(model.fc.parameters(), lr=1e-2, momentum=0.9)
上面的optim.SGD()只需要传入需要优化的参数即可。
volatile
纯粹的inference模式(可以理解为只需要进行前向)下推荐使用volatile,当你确定你甚至不会调用.backward()时。它比任何其他自动求导的设置更有效——它将使用绝对最小的内存来评估模型。volatile也决定了require_grad is False。
volatile不同于require_grad的传递。如果一个操作甚至只有有一个volatile的输入,它的输出也将是volatile。Volatility比“不需要梯度”更容易传递——只需要一个volatile的输入即可得到一个volatile的输出,相对的,需要所有的输入“不需要梯度”才能得到不需要梯度的输出。使用volatile标志,您不需要更改模型参数的任何设置来用于inference。创建一个volatile的输入就够了,这将保证不会保存中间状态。
>>> regular_input = Variable(torch.randn(5, 5)) >>> volatile_input = Variable(torch.randn(5, 5), volatile=True) >>> model = torchvision.models.resnet18(pretrained=True) >>> model(regular_input).requires_grad True >>> model(volatile_input).requires_grad False >>> model(volatile_input).volatile True >>> model(volatile_input).creator is None True
自动求导如何编码历史信息
每个变量都有一个.creator属性,它指向把它作为输出的函数。这是一个由Function对象作为节点组成的有向无环图(DAG)的入口点,它们之间的引用就是图的边。每次执行一个操作时,一个表示它的新Function就被实例化,它的forward()方法被调用,并且它输出的Variable的创建者被设置为这个Function。然后,通过跟踪从任何变量到叶节点的路径,可以重建创建数据的操作序列,并自动计算梯度。
variable和function它们是彼此不分开的,先上图:
如图,假设我们有一个输入变量input(数据类型为Variable)input是用户输入的,所以其创造者creator为null值,input经过第一个数据操作operation1(比如加减乘除运算)得到output1变量(数据类型仍为Variable),这个过程中会自动生成一个function1的变量(数据类型为Function的一个实例),而output1的创造者就是这个function1。随后,output1再经过一个数据操作生成output2,这个过程也会生成另外一个实例function2,output2的创造者creator为function2。
在这个向前传播的过程中,function1和function2记录了数据input的所有操作历史,当output2运行其backward函数时,会使得function2和function1自动反向计算input的导数值并存储在grad属性中。
creator为null的变量才能被返回导数,比如input,若把整个操作流看成是一张图(Graph),那么像input这种creator为null的被称之为图的叶子(graph leaf)。而creator非null的变量比如output1和output2,是不能被返回导数的,它们的grad均为0。所以只有叶子节点才能被autograd。
>>> from torch.autograd import Variable >>> import torch >>> x = Variable(torch.ones(2), requires_grad = >>> True) >>> z=4*x*x >>> y=z.norm() >>> y Variable containing: 5.6569 [torch.FloatTensor of size 1] >>> y.backward() >>> x.grad Variable containing: 5.6569 5.6569 [torch.FloatTensor of size 2] >>> z.grad >>> y.grad
Variable上的In-place操作
in-place计算,类似'+='运算,表示内部直接替换,in-place操作都使用_作为后缀。例如,x.copy_(y)
>>> a = torch.Tensor(3,4) >>> a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[torch.FloatTensor of size 3x4] >>> a.fill_(2.5) 2.5000 2.5000 2.5000 2.5000 2.5000 2.5000 2.5000 2.5000 2.5000 2.5000 2.5000 2.5000 [torch.FloatTensor of size 3x4] >>> b = a.add(4.0) >>> b 6.5000 6.5000 6.5000 6.5000 6.5000 6.5000 6.5000 6.5000 6.5000 6.5000 6.5000 6.5000 [torch.FloatTensor of size 3x4] >>> a 2.5000 2.5000 2.5000 2.5000 2.5000 2.5000 2.5000 2.5000 2.5000 2.5000 2.5000 2.5000 [torch.FloatTensor of size 3x4] >>> c = a.add_(4.0) >>> c 6.5000 6.5000 6.5000 6.5000 6.5000 6.5000 6.5000 6.5000 6.5000 6.5000 6.5000 6.5000 [torch.FloatTensor of size 3x4] >>> a 6.5000 6.5000 6.5000 6.5000 6.5000 6.5000 6.5000 6.5000 6.5000 6.5000 6.5000 6.5000 [torch.FloatTensor of size 3x4]
在自动求导中支持in-place操作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,我们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鼓励使用它们。Autograd的缓冲区释放和重用非常高效,并且很少场合下in-place操作能实际上明显降低内存的使用量。除非您在内存压力很大的情况下,否则您可能永远不需要使用它们。
限制in-place操作适用性主要有两个原因:
1.覆盖梯度计算所需的值。这就是为什么变量不支持log_。它的梯度公式需要原始输入,而虽然通过计算反向操作可以重新创建它,但在数值上是不稳定的,并且需要额外的工作,这往往会与使用这些功能的目的相悖。
2.每个in-place操作实际上需要实现重写计算图。不合适的版本只需分配新对象并保留对旧图的引用,而in-place操作则需要将所有输入的creator更改为表示此操作的Function。这就比较棘手,特别是如果有许多变量引用相同的存储(例如通过索引或转置创建的),并且如果被修改输入的存储被任何其他Variable引用,则in-place函数实际上会抛出错误。
In-place正确性检查
每个变量保留有version counter,它每次都会递增,当在任何操作中被使用时。当Function保存任何用于后向的tensor时,还会保存其包含变量的version counter。一旦访问self.saved_tensors,它将被检查,如果它大于保存的值,则会引起错误。
关于PyTorch 中自动求导机制的原理是什么就分享到这里了,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对大家有一定的帮助,可以学到更多知识。如果觉得文章不错,可以把它分享出去让更多的人看到。
网站名称:PyTorch中自动求导机制的原理是什么-创新互联
URL网址:http://scjbc.cn/article/esdig.html